文 、编辑 |朝暮古今
作为京剧界的“天之骄女”,齐淑芳可谓是风光无限,前途一片光明,就连梅兰芳都盛赞"此女必成大器,成就不在我之下"。
然而,在1988年,她带领30名演员赴美演出后,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——集体留在美国,并发誓"永不回国"。
可令人意外的是,如今花甲之年的她,竟然又回来了.......
本文图片、描述源于网络,旨在弘扬正能量,无不良引导。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即刻删除。内容信息可靠,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,仅供参考,望理智阅读
展开剩余90%齐淑芳1944年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,家里几代人在戏曲圈都特别有名。
她的祖父齐甲成是清末很厉害的老生,父亲齐世英在民国时期是京剧名家,母亲杨翠凤京剧造诣也很深,就连大嫂张美娟,都被叫做“中国京剧头号女武旦”。
在这样的环境里,齐淑芳从小就跟着耳濡目染,四岁就开始学戏。她总爱躲在门后看长辈们早上练嗓子、练功夫,看一会儿就能学得有模有样。
1958年,14岁的齐淑芳考进上海戏曲学校,在学校里,她的艺术天赋特别突出,还特别能吃苦。
老师说她能吃苦,她就说:“不吃苦,哪能登台?”
她的小腿绑着沙袋跳台阶,嗓子练哑了就喝生鸡蛋,别人睡觉的时候她在练功,别人放学了她还在吊嗓。就一个简单的抻筋动作,她足足练了三年才合格。
齐淑芳的本事很快就被业内认可了。
1960年的一个冬夜,她第一次在北京登台,就把所有人都惊艳到了,老戏迷都夸她是“红艺青衿”,意思就是这年轻人前途无量。
更让人意外是,梅兰芳大师专门来看她演出,看完跟身边人说:“这丫头将来能盖过我!”这话一出来,齐淑芳名气涨得特别快,成了京剧界大家都很期待的新星。
1970年代是齐淑芳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。
她在《三打白骨精》《火凤凰》等多部京剧作品中担任主演,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现力,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。
其中,在《智取威虎山》里饰演的“小常宝”,更是让她名声大噪,红遍全国。
这个角色身上的机智、倔强、勇敢和柔情,齐淑芳都演绎得十分到位,精准地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,成为那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。
那段时间,齐淑芳的演出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,还走向了国际舞台。
她的足迹遍布巴黎、慕尼黑、米兰、柏林等多个西方城市,把京剧带到了当地的大剧院。
虽然外国观众听不懂唱词,但齐淑芳的身段表演极具感染力,每个动作都精准而富有韵味,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。
每次演出结束,台下都会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。
1988年的一次美国巡演,成了齐淑芳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
那年春天,华商陈建华邀请齐淑芳带领《智取威虎山》剧组到美国演出。
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,场场座无虚席,谢幕时观众全都站起来鼓掌,反响十分热烈。
有一位华人老板甚至提出,可以为他们办理签证、租赁房屋,希望他们能留在美国发展。
一开始,齐淑芳并没有同意,但美国的繁华景象让她和团员们都动了心。
演出结束后,齐淑芳在酒店大堂召集所有团员,说自己想留下来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三十多名团员几乎同时表示也想留下来。
这个决定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。舆论一片哗然,报纸上全是批评的声音,用“吃里扒外”“贪图享受”“背叛祖国”等词语指责他们。
上海京剧院因为一下子失去了三十多名骨干成员,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好几出戏都没办法继续排演了。
更让人感慨的是,齐淑芳的丈夫龚国泰,他是上海京剧院大乐团的常任指挥,两人是因为《智取威虎山》认识的,在得知齐淑芳等人的决定后,反应非常激烈,公开和她断绝了关系。
面对各种质疑,齐淑芳解释说自己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京剧,但在当时,这个理由并没有让人们的愤怒平息,她从此背上了“叛徒”的骂名,艺术生涯也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。
齐淑芳刚到美国时,日子并不好过。一开始剧团演出看着挺火,其实全靠华人撑场面,他们也就是图个乡愁,看一两场就够了。
美国人纯粹是新鲜劲儿,听不懂唱词,兴趣来得快去得更快。
没多久,票房就掉得厉害,剧团连工资都发不出来,团员们只好各找出路,有的去餐馆刷盘子,有的摆地摊卖小东西。
最惨的时候,台上六个演员表演,台下就五个观众。
齐淑芳自己也不例外,以前在舞台上是光芒四射的名角,现在脱了戏服,也得去中餐馆后厨刷盘子,甚至去码头当搬运工挣钱糊口。
后来,钢琴家殷承宗伸出援手,剧团才算勉强撑了下来。面对生存难题和文化上的差异,齐淑芳决定大胆改改戏。
她在武打动作里加了芭蕾托举,让舞台效果更吸引人;给唱词配上英文字幕,方便观众看懂剧情;还把冗长的部分精简了,让节奏快起来。
这些改动当时被不少人说“不伦不类”,但确实让美国人慢慢开始接受这个东方剧团了。
她慢慢摸出了门道:“戏还是原汁原味地唱,但给美国观众配上英文字幕和剧情解说。”这办法特别管用,观众从原来没几个华人,变成了坐满剧场的各种面孔。
到了1990年代,齐淑芳带着原汁原味的《杨门女将》闯进了纽约林肯艺术中心——那可是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,结果票卖得特别好,一场都没剩。
《纽约时报》还专门用一整个版面报道了这群中国京剧演员。
她的剧团成了美国主流艺术节的常客,甚至登上了百老汇舞台,齐淑芳也成了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位登上百老汇的中国京剧艺术家。
就这么一直努力着,她让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异国他乡扎下了根。
剧团培养的外国学生,能在耶鲁大学、纽约大学演出,华盛顿戏剧节上,有个美国小伙子演的武松,连专家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。
2008年,离开中国二十年的齐淑芳第一次回到故土。面对记者,她只简单说自己还是中国人,没入美国籍。
更让人注意的是,她带回了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学生,这些孩子在中国京剧节上把《贵妃醉酒》唱得字正腔圆,让全场观众都很震惊。
2014年左右,齐淑芳彻底回国定居,这个决定再次引发很多讨论。有人嘲讽她是挣够了美元才回来,也有人质疑她想洗白自己。
面对这些声音,齐淑芳没回应,选择了沉默。
她住进上海的老房子,每天去练功房教年轻演员,不接受采访,不参加应酬,就专心练功、教戏,不被外界干扰。
现在82岁的她还在坚持训练,和二婚丈夫丁梅魁配合长枪对练,身手依然矫健。
她把自己毕生所学都教给国内的年轻演员,而她在美国的学生也继续着传播京剧的事,形成了特别的艺术传承链。
信息来源:北方网——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:我永远是中国人
信息来源:北方网——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:我永远是中国人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配资论坛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