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中国人,甚至放眼全球所有华人社区,一提起唐诗宋词,几乎连三四岁的孩子都能脱口而出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。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,诗人层出不穷,数不胜数。然而,如果在街头随机采访,问人们心中最喜欢的女诗人或女词人是谁,想必很多人第一个,甚至唯一能够想到的名字,便是李清照。其他女诗人呢?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像她那样家喻户晓。
实际上,历史上比李清照更有才华的女诗人、女词人绝对存在。但流传至今,被世人广泛认可和传诵的,几乎只有李清照的词作。很多著名的诗词作品,作者身份其实存有疑问,不少甚至可能是男性借女性之名表达情感的作品。反过来也有不少女性诗词,是以男性名义发表的,因为在古代中国,女性的诗词和歌赋,和她们的身体一样,都被视为私密,不宜公开示人。
展开剩余75%李清照出生于一个高知分子家庭,她的父亲是个开明的人,从小就悉心培养她的文学素养。据史料记载,她的曾外公王拱辰曾考中状元,外公王珪曾任宰相,而她的父亲李格非更是大才子,是苏东坡的学生,著作丰厚,被称为“后四学士”之一。正是在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,才孕育出了这位千古第一才女。
李清照不仅才华横溢,更具勇气和个性。她曾风华绝代,名动京城。其他闺中少女还在偷偷怀春的时候,年仅十六岁的李清照,已然声名远扬。她的代表作《点绛唇·蹴罢秋千》描绘了少女的娇羞和灵动:“蹴罢秋千,起来慵整纤纤手。露浓花瘦,薄汗轻衣透。见客入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。”这几句细腻描写,生动刻画了她青春时期的风采。
李清照后来嫁给了她视为文学知己的赵明诚。两人琴瑟和鸣,常常一起品茶、赌书,感情深厚。新婚不久,丈夫出外,李清照思念之情溢于言表,写下《醉花阴》寄托相思:“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消金兽。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消魂。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这首词情真意切,令人动容。
49岁时,李清照再嫁张汝舟,但这段婚姻并不幸福。张汝舟是个伪君子,李清照难以忍受屈辱,毅然决定休夫。在当时,女人提出休夫是一件极为羞辱和少见的事,李清照宁愿冒世人的非议,也要挣脱这段不幸的婚姻。
李清照的一生虽曾闹市繁华,却最终孤独凄凉,形影相吊。她的生活境遇可谓“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”,孤独感扑面而来。幸好,她有词作相伴,有酒杯作伴,依然保持骨子里的风流韵味和情怀。
那年酷暑难耐,傍晚忽来一场暴雨,雨后空气清新,带来了丝丝凉意。她写道:“晚来一阵风兼雨,洗尽炎光。理罢笙簧,却对菱花淡淡妆。绛绡缕薄冰肌莹,雪腻酥香。笑语檀郎:今夜纱厨枕簟凉。”这般良辰美景,若无佳人相伴,无情相守,实属浪费。幸而她不孤单,有情相依。
李清照嗜酒如命,常常喝到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。她写道: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丈夫不在身边时,她借酒寄托思念: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”到了晚年漂泊流离,更是依靠酒来排遣孤寂: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?”赏花时,她更离不开酒:菊花盛开时,“不如随分尊前醉,莫负东篱菊蕊黄”;茶花绽放时,“金尊倒,拼了尽烛,不管黄昏”;梅花飘雪中,她仍然“年年雪里,常插梅花醉”。喝酒的理由,她总能找到,不仅饮酒,还常宿醉未醒: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”。
除了爱酒,李清照还嗜赌成性。关于她赌博的记载不少,至少有三篇文章提到。她自己在序言中写道:“予性喜博,凡所谓博者皆耽之,昼夜每忘寝食。”“自南渡来流离迁徒,尽散博具,故罕为之,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。”她对赌博的热情从未减退。
或许正是因为女性的身份和当时社会的性别偏见,影响了后人对她诗词的评价和认可度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论坛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