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鲜差不多调动了一万多兵力到俄罗斯那边,牺牲了一百出头的人,成功把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夺了回来。
在九三阅兵当天,普京和金正恩一同乘坐一辆车,象征着两国签订的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得到了具体体现。就在8月份,普京在与金正恩的通话中,还特别夸奖了朝鲜在俄方夺回库尔斯克的过程中提供的帮助。
韩国方面一直紧盯着北方邻居的出兵举动。有一次,韩媒甚至传出消息,说朝鲜派兵带来的经济收益相当于28万亿韩元,折合六年的粮食储备。
这算是比较直白的算法啦。就朝鲜和俄罗斯现在的关系来看,朝鲜得到的不光是直接的经济好处,还涉及到武器设备甚至一些军事技术。
这正好反映了金正恩高超的政治手腕。多年来,朝鲜一直处在国际社会的边缘,被封锁得死死的,几乎没有存在感。不过,金正恩却能充分利用这一局势,尽可能为国家谋取更有利的利益,恰恰说明他在国际角力中,善于用巧妙的手法拨动局势。
1426亿元的经济利益
朝鲜军队帮俄罗斯收复了库尔斯克地区,就像《亮剑》里面说的那样,兄弟出兵了,总得拿点补偿吧。俄罗斯付给朝鲜的“跑腿费”,其实都是朝鲜特别需要的东西。
俄罗斯在弹道导弹、弹药还有那些武器技术方面,都是大方相助的。据韩媒报道,整体价值超过28万亿韩元,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1426亿元。
对朝鲜来说,这意味着什么呢?大概可以让全国人民买上6年的粮食,考虑到这个国家长时间被封锁,这个收益其实挺可观的。
除此之外,朝鲜还向俄罗斯调派了大约1.4万名士兵。据西方媒体猜测,每个朝鲜士兵每个月能拿到大概2000美元,这样一来,全部士兵的总收入大致在20亿人民币左右。
要是士兵在战场上牺牲了的话,还是可以拿到阵亡者的补偿金的,具体数额可能会有点变动,反正作为补偿的话,也就是一次性发放完毕。
不管具体的收益怎么样,总的来看,这次出兵对朝鲜来说肯定是有挺大好处的。毕竟,朝鲜被封锁了太长时间了,特别是现在联合国主导的制裁还在继续进行中。
虽然靠和咱们国家的贸易,朝鲜能拿到不少基本的物资,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一个国家的需求是多方面的。毕竟,除了吃穿用这些必备的日常用品外,国家还需要其他各种各样的资源和物资。
因为受到制裁的影响,朝鲜早就失去了自己获得这些资源的途径,所以传言不断,说他们是通过其他途径偷偷买到所需的物资。
派出部队基本上算是打破封锁和制裁的一种手段,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满足对等的需求。不管这些需求有多大,只要能扭转局面,就能说明金正恩的操作是精准又奏效的。
换句话讲,就算一部分收益没能直接到手,只要把局势打开了,对于朝鲜未来的走向,特别是在国际角力中,效果都非常显著。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许多人开始觉得金正恩在政治手腕上的表演能力,丝毫不比他的父亲逊色,甚至还有超越的迹象。实际上,这样的对比根本没有太大意义,甚至可以说是不公平,缺乏客观性。
一个是乱局,一个是破局
现在回头想想,人们总爱抓住一些历史上的琐碎细节不放,比如说绑架人质这种看似抽象的手段,基本都发生在金正恩父亲在位时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很多人觉得金正恩父亲的政治操作水平不算太高。
不过,要知道,两代人的处境本身就不一样。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,朝鲜主要遇到的挑战是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内部的动荡,尤其是苏联的倒台对朝鲜产生了挺大的负面影响。
因为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里,朝鲜国内的经济主要靠苏联的援助撑着,甚至从60年代到80年代,得益于苏联的全面支持,朝鲜的国民经济发展得挺快,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度还比我们高一点儿。
不过,随着苏联的解体,朝鲜再也没办法依赖外援,局势一下子变得天翻地覆。那会儿,可以说是个相当乱的时期,对朝鲜来说,接下来国家该走什么路子,估计连他们自己都摸不清头脑。
之前那么长时间的中苏论战里,朝鲜基本上倾向于苏联一边。苏联一解体,朝鲜就像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那样,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回头看那段历史,总会觉得挺奇怪,为什么朝鲜在发展策略上,不干脆直接照着我们的方案来呢。
在朝鲜关系方面,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,一直都像是“若即若离”般模糊不清。更不用说,两国在意识形态上还曾有过明显的分歧和争执。也就是说,苏联这位最大的外援一没了,朝鲜一方面没有照着我们的发展思路走,另一方面又一下子不知道该走哪条路,好像迷失了方向似的。
尤其是核武器问题一浮出水面,朝鲜就像是突然被孤立了似的,而那会儿我们跟西方的关系还算算不错,所以面对朝鲜拥核的问题,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,大家都希望能让朝鲜放弃核武,这就催生了后来那场六方会谈。
在这样的整体形势下,当年的金正日面对的可是苏联解体带来的大乱局,怎么从这乱局中走出来呢?朝鲜到底该走向哪个方向?这是当时朝鲜政府迫切需要搞明白的关键问题。
跟以前比起来,金正恩掌权以后,朝鲜走哪条路,基本上也就定了格局。比如说核武器嘛,朝鲜已经掌握了,而且过去十多年来,一直在努力提升远程导弹的发射能力。
因此,朝鲜两代领导人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。金正恩如今得考虑怎么打破现有的僵局,怎么帮朝鲜在国际舞台上开辟出更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。
不管局势怎么说,有多么严峻,从客观角度看,金正恩已经为朝鲜定好了方向,选了一条路。因此,这次朝鲜派兵援助俄罗斯,也算是朝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。
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
要是把前后比一比,就会发现,上代朝鲜领导人在决定走哪条路的时候,总是把意识形态放在首位。反观如今的金正恩,他变得更灵活,办事也更实际。
这事儿也是实打实的,毕竟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,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世界被划分成东西两大阵营,意识形态压过了灵活和务实。在那会儿,站队成了首选,优先考虑的事。
现今的金正恩啊,没有那种意识形态包袱,所以他才敢派兵去俄罗斯,也曾考虑过跟特朗普会晤。而且说实话,按特朗普的个性来看,他在下个任期里,很可能还会跟金正恩再见上一面。
这些选择本身就挺灵活的,特别是对朝鲜来说,虽然转来转去的空间不算太大,但也够用了。这也正好成了金正恩未来破解难题的关键点。
对朝鲜政府高层来说,清楚自己目前的国际环境并不友善,想要持续下去也不太现实,未来总得想办法打破局面,得找准一个明确的方向走。
正是这个原因,所以金正恩现在会拼尽全力尝试各种办法,未来他会试探的手段和方向会更多一些,特别是在加强与俄罗斯关系之后,他的操作空间变得更加灵活了。
朝俄的互动会更频繁
这些年,朝鲜一直把劳动力输送到俄罗斯来赚外汇。比如在2017年左右,俄罗斯登记的朝鲜工人大概有3.4万左右。即便后来因为核武器的问题,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对朝鲜出台了经济制裁措施,但在俄罗斯注册的朝鲜工人数量依旧保持在一万以上。
朝鲜出兵以后,现在的情况变得不一样了,这就代表着朝鲜和俄罗斯之间的互动方式会变得更多样,也意味着俄罗斯可能会慢慢放宽对朝鲜的制裁措施。
虽然现在俄罗斯已经被西方国家实施制裁和围堵,可比起朝鲜,俄罗斯面对的国际环境明显更好一些。只要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下去,朝鲜就有机会依靠俄罗斯,打开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。
也就是说,普京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稳定,因此特别需要朝鲜的援助,尤其是在人员方面,而从金正恩的立场来看,一旦撬动了俄罗斯,长期困扰周边的局势也会逐渐缓解。
在两国之间,这基本上是一种互相挑选的关系,不会把意识形态的问题放在心上,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一层考虑,完全展现出一种灵活和务实的姿态。
关于这事会给国际局势带来啥变化,还得看俄罗斯接下来怎么行动,同时也得留意美国方面的反应。特别是美国人的态度,平壤那边没声没色,这就让美国感受到东北亚局势可能发生了变化。而接下来,金正恩很可能会更加利用这个情况,玩得更花哨一些。
只要保持这种局面不变,朝鲜周边的封锁形势就会逐渐被打破。金正恩接下来会继续推动这一趋势,即使跟西方的关系依然冷淡,但通过改换旧有的做法,也能让西方感受到变化的速度。
结语
虽然国际局势不断变化,但每个国家的战略利益考量基本上不会轻易改变,特别像朝鲜这样,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封闭的态度,所以如今表现出的参与,让不少国家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在某种程度上讲,金正恩接下来的动作实际上就是要打破很多人的固有印象。有了这个基础,朝鲜接下来能搞的事情就会多很多。
就这么一说,普京和金正恩现在表现出来的互动方式,特别是他们一块儿坐在同一辆车里的场景,已经像“流行病”似的在各国领导人之间传开了。
配资论坛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